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建设行业转型发展(建设行业转型发展的意义)

2024-03-23 16466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建筑业如何转型发展
  2.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哪几个方向转型升级发展
  3.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哪些

1、建筑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山东省淄博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党委政府按照“要紧紧围绕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这个核心,落实好新时期建筑方针,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要求,将建筑业转型升级作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3、2020年4月,淄博召开“全市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调整优化”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经开区调整至中心城区南部,把城南变成淄博的“未来之城”。在经开区的开发过程中,建筑业的支撑作用凸显。2023年,经开区将大片区综合开发作为“1号工程”,把园区建设作为“第一战场”,脚步更加坚定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为全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建设行业转型发展(建设行业转型发展的意义)

  

4、机遇抓住了,但经开区建筑业发展却遇到了新的难题。全区现有本土建筑业企业在资质、规模、承载能力等方面,与经开区高速发展的脚步不相匹配。对此,经开区确立了“通过大项目建设,引进大公司落地,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并于2023年2月召开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我们将加快推动建筑业由传统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旨在通过招大引强来带动原有本土企业发展,在良性竞争中提升全区建筑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从而达到打造‘建设强区’的最终目标。”会上,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提出了全区建筑业发展的新思路。

  

5、吸引优质企业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6、为促进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3月,经开区研究出台了《淄博经济开发区加快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这是经开区为建筑业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包”,是经开区有史以来对建筑业最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上述扶持政策分别从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外出施工、增产创收、创优夺杯、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13个方面明确了支持措施,其中对优质企业落地发展支持力度最大,最高可一次性奖励企业1000万元。

  

7、中建八局(淄博)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后已开始在滨州承接建设项目,为全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开了个好头。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谈道:“正式决定落户经开区之前我们也考察了其他地区,经过充分评估、衡量,经开区的优惠政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等让我们决定扎根于此,我坚信企业在经开区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8、截至目前,已有四家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三家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落户经开区,“请进来、走出去”理念及扶持政策落地生效,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雏形已现。聚焦“好房子”目标以转型升级营造未来之城

  

9、“力争2024年建筑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零的突破’。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设以及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智慧住区、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住房建造全过程管控,通过‘业主开放日’‘先验房后交房’等制度,提升住房品质,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提出了经开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方向。

  

10、山东狮王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坚信能借助打造“建筑强区”的发展红利,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从上游的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到下游的设备制造、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一条完整的建筑业产业链条呼之欲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正在为“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写下生动注脚。

  

围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突出企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

  

一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国家层面,下一轮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者责、权、利对称,实现“适度集权、合理分权、系统监控”,并通过新一轮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构建母子公司体系,再造企业管理流程,优化股本机构,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打造区域行业建筑航母。同时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以混合所有制为主流模式的非公有经济、职工股权与国有经济和央企股权互渗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从行业主管部门层面,就是要通过市场准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按照市场变化调整企业资质的门槛设置,重点要放在为企业松绑,创造宽松环境,并通过新一轮企业资质改革和就位,扶持劳务企业,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将大型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从而使不同类型企业按不同条件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实施差别化发展,防止产业结构盲目雷同,统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企业发展格局。

  

从企业层面来讲,要紧扣“一带一路”经济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使资本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要顾此失彼,为转型而转型。要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

  

二是要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坚持主营一体化发展。就是要依托工程总承包的优势,从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管理、项目调试方面,做强做优主业,这是关键。其次是坚持多元化经营。就是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有条件的可向非建筑领域渗透,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强资本运营。除了目前开展的房地产业务外,可效仿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道路,树立“不为所有、但可共享”的思维,选择某一银行建立银企联盟,推进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采取BT、BOT、PPP等模式支持总承包业务冲刺,抢占高端市场,实现深度和广度发展。再就是要积极应对“营改增”挑战。“营改增”不单是一个简单的3.6%营业税与11%增值税的变化,其实质是一次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的大洗牌。包括材料采购、甲方供料、机械租赁、经营承包方式、工程结算与付款方式以及同一纳税企业中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时间段、不同内部核算单位之间的销项税的配比问题等,需要通过“营改增”倒逼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强调的是,要适应新常态,企业必须坚持经营总量控制,以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发展为原则,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产能过剩、无限扩张导致的管理跨度失控。特别是要注意规避市场风险和企业盲目承揽工程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阻碍企业向质量效益型升级。

  

三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借力信息化和BIM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实现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最关键的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企业要始终坚持把技术与管理创新两轮驱动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国家级工法和新产品。特别是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和BIM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依托“高、大、难”和“新、特、尖”的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技术。同时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积极务实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强化“四节一环保”和绿色施工,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总之,就是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形成和实现“没有规模不大、没有主业不稳、没有投资不富、没有专业不优、没有海外不亮、没有品牌不强”六大板块的产业格局,促进建筑业企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1、【导读】目前我国建筑业监管发展方向将从“重企业资质”向“以信用体系、工程担保为市场基础,强化个人执业资质管理”的方向转变,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将被强化,对于企业来说,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企业将被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个人将被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那么对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有哪些?

  

2、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3、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毫无疑问会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蕴含巨大市场,建筑业“走出去”的海外商机无限,因此,建筑企业也应当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4、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中建政研商学院名誉院长姚兵在第二届中建政研商学院总裁班上谈到,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5、从“建筑承包商”到“城市运营商”转型升级

  

6、城市运营商是将城市当作一项资产来经营并增值的企业,其本质是以市场化的手段将城市综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城市运营商的价值链涉及城市开发的上、中、下游,业务范围涵盖城市投资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产业链构建方面,以需定建,聚焦主业,兼顾辅业,收缩战线,拉长产业链,构建生态圈。这与中建政研集团建设新型智库、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运营商、构建行业生态圈的“平台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7、从“资产、资金驱动”向“管理、技术驱动”转型升级

  

8、规模、效益、质量、品牌、运营、服务,将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轻资产、高质量,将成为提高建筑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9、轻资产,要抓住自己的建设核心业务,发挥优势,通过自身优秀的管理能力,运作社会资源达到“使用而不占有”的效果。轻资产更多地体现在项目管理、组织能力的运用,以管理型项目为方向,在保留核心专业能力的同时,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项目建设,合理优化使用资金,减少自身存货和应收账款。轻资产是一个发展目标,其核心就是要使企业从以重资产、重资金驱动转变为管理、技术、品牌驱动发展。

  

10、从“单打独斗”向“联合重组”转型升级

  

11、联合重组的路径有:单个企业自主实现重组;企业与企业之间横向联合重组;相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产品链延伸的纵向联合重组;不同行业之间因为共同“因子”而实现的跨行业联合重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的产学研联合;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参股甚至控股;做好进入垄断行业的准备,一旦政策准入,立即加入进去等。

  

12、同时,也应看到,成功实现联合重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有自身的核心技术,联合重组才有价值;只有进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联合重组;只有进行文化创新,才能顺利融入,得到文化认同。

  

13、目前的市场环境,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房价波动风险、金融风险、被并购风险、法律风险并存。建筑企业在合同、劳资纠纷等各方面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各种法律问题接踵而至。在不断承接新的工程任务同时,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14、从“劳动力密集”向“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

  

15、目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已经饱受人工费持续增长的煎熬,人工费亏损成为行业盈利的最大制约。可以预测,在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人工费上涨仍将继续。

  

16、建筑工业化既是施工企业被劳务公司倒逼的无奈选择,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是对建筑生产方式的再组织,涉及到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生产等企业,而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步就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需要各方面企业的合作,有必要联合房地产骨干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联盟。

  

17、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升级

  

18、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所谓精细化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之中所贯穿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和管理动作,其本质是利用详细策划和每天的标准化、流程化、细节化管理,对常规性施工管理实施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拓展。

  

19、建筑企业可以通过精细化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力与获利能力。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信息化可以为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

  

20、从“商人”到“企业家”转型升级

  

21、这个时代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包括工匠精神、企业家素质、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

  

22、企业家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家素质的高低有着极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家素质之间的竞争。企业家的素质包括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儒商诚信、智商才智、尊重人才、竞合胸怀、文化自觉和自我修炼等。

  

23、从“贪多求全”到“差异化发展”转型升级

  

24、随着并购、重组,行业不断集中,建筑业市场将呈现两头发展的态势,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大量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做细、做实。鲲鹏建设集团董事长毛晨阳在第五届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指出,中小施工企业要学会“做减法”:

  

25、走差异化、专业化的路线,不要老是抱着总承包资质不放。如果利用现有资源干一些专业化的事情,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就能成为翘首。鲲鹏建设集团现在的规模大约为100亿元—200亿元,这几年放弃总承包业务,进军较窄的市场,成立公司做项目税务策划、发票策划、工业化现场装配等,效益明显。

  

26、总成本领先,品质功能相同时总成本更低。鲲鹏建设集团这两年从技术、管理和商务3方面入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只为使项目的成本降下来、把企业的总成本降下来。

  

27、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复制成功